等離子設備是一種應用廣泛的高科技裝置,它把氣體或者液態物質通過電離加熱的方式,制造出等離子態的物質。等離子體廣泛應用于等離子切割,材料表面改性,能源相關領域等多個方面,其優越的高溫高能特性讓其成為了很重要的工業裝備。然而,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在應用中,等離子設備所產生的高能粒子,往往會對人類身體造成一定的危害。本文將重點介紹等離子設備容易產生的對人體有害的害處。
1.輻射
等離子體在運行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輻射。這些輻射可能是X射線、γ射線、中子等高能粒子。長期在這些輻射環境下工作的人員,可能會受到輻射的影響,引發癌癥、DNA損傷等健康問題。因此,在使用等離子設備時,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輻射對人體的危害,例如選擇合適的防護材料、控制輻射區域范圍、減少時間等。
2.眩暈
運行中的等離子設備會釋放出強烈的輻射和電場,這對接觸者的神經系統和內耳會產生一定的影響。經常在高能量等離子區域工作的人員,可能會出現頭暈目眩、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甚至可能會昏倒。因此,在進行相關工作時,一定要進行足夠的安全計算,并提供安全清單和必要的保護裝備。
3.化學污染
等離子設備的氣體或液態物質,往往是由多種元素組成,其中可能包含有害元素,例如氧化鉻、亞硝酸鹽等。加上等離子體制備過程中產生的化學反應,等離子設備就可能成為一種潛在的危險源。這些化學物質,會透過呼吸器官、皮膚等途徑進入人體,造成健康損害,并嚴重威脅到工作者本身的健康。針對化學污染問題,我們也必須追求先進的設備技術,合理采用清潔工藝,消除污染源。
4.爆炸危險
等離子設備中的氣體、液體物質在加熱過程中,可能會處于高溫、高壓狀態,一旦某些條件滿足,就會形成爆炸性反應。這對人身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制定有效的安全規則和方案,以及進行嚴格的設備運行監測和檢查,是預防等離子設備產生爆炸危險的必要手段。
5.聲訊危害
等離子設備往往通過產生聲波驅動氣流或者激發電離能量,來實現其各種用途。長期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中,接觸者可能會遭受到各種頻率和強度的聲音刺激,引發多種聽力相關健康問題,如噪聲耳聾和耳鳴。針對此類危害,我們推薦設立的醫學顧問,并對生產企業予以嚴格管理。
總之,等離子設備雖然在工業領域應用廣泛,但對人身安全與健康造成的危害也不容忽視。因此,生產企業和使用者必須更加重視設備安全管理與運營規范,推行防護、監測和檢查等措施,大限度地消除等離子設備對身體健康的危害。一、等離子設備日常維護
(一) 等離子發生器的維護
定期清理等離子發生器內部的外殼及排氣口灰塵。建議至少每月檢查一次;
定期更換等離子源體;
定期檢查掌握等離子發生器的加工系統參數,確保其正常工作;
注意等離子源的調整,增大等離子體流量,經常清洗導體;
(二)易損件維護
定期檢查并更換設備中的易損件,如膜片、密封圈、電極等,防止其損壞影響設備正常工作;
每半年對快門桿和氣壓控制進行檢查和校準,避免出現誤差。
(三)其他維護注意事項
定期更換老化、損壞的電纜線;
定期校準空氣壓力表和溫度計等,確保其精確度;
加油、更換機器油。
二、等離子設備故障排除
如果出現故障,需要先確定故障原因才能進行修理。以下是常見故障排除方法:
(一)等離子體丟失或流量減少
檢查配合的真空泵是否正常開啟,系統管道是否漏氣。
檢查減壓閥門是否被堵塞;
檢查氧流量計、氣體流量計、陶瓷燃燒嘴等部件是否有損傷。
(二)設備火花分析效果差
先檢查離子發生器內部是否有雜質;
調整電極間距,確認裝置無松動現象;
更換發光信號紙片窯。等離子體表面處理與常規處理的對比
等離子體表面處理
通過放電裝置將電離的等離子體中的電子或離子打到承印物表面,一方面,可以打開材料的長分子鏈,出現高能基團;另一方面,經打擊使薄膜表面出現細小的針孔,同時還可使表面雜質離解、重解。電離時放出的臭氧有強氧化性,附著的雜質被氧化而除去,使承印物表面自由能提高,達到改善印刷性能的目的
電暈處理
利用高頻(中頻)高壓電源,在放電刀架和刀片的間隙產生一種電暈釋放現象,用這種方法對塑料薄膜在印刷前進行表面處理,叫電暈處理,也稱電子沖擊或電火花處理。其處理作用為:通過放電,使兩極之間的氧氣電離,產生臭氧,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立即氧化塑料薄膜的表面分子,使其由非極性轉化為極性,表面張力得到提高。電子沖擊后,使薄膜表面產生微凹密集孔穴,使塑料表面粗化,增大表面活性。
化學處理法
印刷前利用氧化劑對PP、PE塑料薄膜的表面進行處理,使其表面生成羥基、羰基等極性集團,同時得到一定程度的粗化,以提高油墨與塑料薄膜的表面結合牢度。
化學處理法是應用較早的一種表面處理法,對于印刷,復合前薄膜的表面處理效果好,使用簡便、經濟,但需較長的處理時間影響了生產效率。并且處理液一般都具有化學侵蝕性,造成環境污染及對人體的危害,目前較少采用這種工藝,一般只在不便使用其他處理方法的情況下才采用這種表面處理工藝
光化學處理法
一般是利用紫外線照射高聚物表面,使其引起化學變化,達到改善表面張力,提高潤濕性和粘合性的目的。和電暈處理一樣,紫外線照射也能使高聚物表面發生裂解、交聯和氧化。
要想得到較好的光化學處理效果,必須選擇適當波長的紫外線,例如用波長為184mm的紫外線照射聚乙烯表面,能使其表面發生交聯,但如改用2537A的波長則難有相同的效果。
火焰處理法
適用于小型塑料容器的表面處理,其目的在于用高溫使表面去污,并溶化膜層表面,提高表面粘附油墨的性能。
聚烯烴經火焰處理后形成了極性基團,潤濕性得以改善,而粘接性的改善則由于極性基團改善了潤濕性以及產生斷鏈而相對改善。
火焰處理效果較好,無污染,成本低廉,但操作要求嚴格,如不小心會導致產品變形,使成品報廢。目前主要應用于較厚的塑料制品的表面處理。
防靜電處理
塑料薄膜印刷中的靜電會給操作帶來一系列難題,直接影響印品的產量和質量。例如,在印刷小包裝塑料薄膜時,由于靜電粘連,薄膜間處于缺氧狀態,會阻礙塑料印墨層固化的過程,若遇高溫高濕環境,更易形成墨層粘連,輕則使印刷墨色移染,增加印刷、分切、整理等工序的難度,重則薄膜互相粘連,撕不開,造成印品報廢。另外制袋后的儲運、存放過程中也會不斷放電,既影響熱封又影響袋內實物與空間層次的透明度。在印刷大幅面薄膜時,因為生成的靜電多,在機速高、樹脂中未摻有抗靜電劑的情況下,很可能引起火災或爆炸事故。
塑料薄膜的靜電形成是由于PE和PP具有優良的介電性能、電阻高、導電性差,薄膜在擠出收卷過程中因摩擦而產生靜電,在印刷過程中使靜電進一步產生和積累,并不易釋放,使薄膜表面聚積大量的靜電荷。印刷薄膜收卷后,薄膜與薄膜之間緊緊地卷在一起,使電荷不利于排斥而利于吸引,造成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