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粘塑料主要是指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聚烯烴和聚四氟乙烯(PTFE)、全氟乙丙烯(FEP)等含氟類塑料。這類塑料通常具有其它高分子材料所不具有的優點,如PE等聚烯烴類塑料成本低廉、性能優良,易于加工成各種型材,所以被廣泛地應用于日常生活中;而PTFE俗稱塑料王,是綜合性能非常優良的塑料,有極好的耐熱、耐寒和耐化學腐蝕性,被廣泛應用于電子行業及一些尖端領域。但是,由于難粘塑料表面呈化學惰性,若不經特殊的表面處理很難用通用膠粘劑進行粘接。
1 難粘的原因
1.1 表面能低和潤濕能力差
1.2 結晶度高
難粘塑料分子鏈結構規整,結晶度較高,化學穩定性好,它們的溶脹和溶解都比非結晶高分子困難,當與溶劑型膠粘劑粘接時,很難發生高聚物分子鏈的擴散和相互纏結,不能形成很強的黏附力。
1.3分子鏈呈非極性
PE分子鏈不帶任何極性基團,是非極性高分子;PP分子結構單元中有-CH3,但-CH3是非常弱的極性基團,所以PP基本上屬于非極性高分子;PTFE等氟塑料,因結構高度對稱,也屬非極性高分子。膠粘劑吸附在這些難粘塑料表面只能形成較弱的色散力,而缺少取向力和誘導力,因而黏附性能較差。
1.4存在較弱的邊界層
難粘塑料難粘除了結構上的原因外;還在于材料表面存在弱的邊界層。這種弱的邊界層來自聚合物本身的低分子成分,聚合加工過程中所加入的各種助劑,以及加工和儲運過程中所帶人的雜質等。這類小分子物質極容易析出、匯集于塑料表面,形成強度很低的薄弱界面層,這種弱邊界層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塑料的粘接強度。
2 難粘塑料表面處理的途徑
目前,提高難粘塑料的粘接性能主要通過對材料表面進行處理和研究開發新型膠粘劑來實現。其中對難粘塑料表面進行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①在難粘塑料表面的分子鏈上導人極性基團;②提高材料的表面能;③提高制品表面的粗糙度;④降低或消除制品表面的弱界面層。難粘塑料的表面處理方法有化學處理法、高溫熔融法、氣體熱氧化法、輻射接枝法、ArF激光法及低溫等離子體法等,其中低溫等離子體法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材料表面處理方法。